抑郁症心理咨询|为何世界喜剧巨星集体爆发抑郁症?

抑郁症,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可怕的词语,而且曾一度被喻为吃人的黑狗。的确,抑郁给人带来伤痛甚至灾难。尤其那些看似很快乐的人,也在被抑郁症缠身,一起来看看被抑郁症缠身的那些明星。

在观众心目中,喜剧明星是与笑声相连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也许“抑郁”与他们结合得更紧。近日,美国喜剧大师金·凯瑞主动告诉媒体,他其实是一名长期的抑郁症患者。

无独有偶,同时陷入抑郁症“风波”的,还有英国的“憨豆先生”罗恩·阿特金森,以及意大利喜剧演员萨多·帕尔拉。

这些喜剧明星的抑郁源自何处?面对抑郁,他们又在做着怎样的挣扎?

绝望中的滑稽表演的是长期难以摆脱的心理低潮和郁闷

·凯瑞坦言自己已经服用抗抑郁药很长时间,然而这种药物并没有彻底治愈他的病症。

他说:“抑郁症袭来时,你就会感到很绝望,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这段时间过后,你就感觉一切都恢复如常,又可以正常上班,向人们展露你的微笑。药物会让你在一段时间内忘记烦恼,但用不了多久,你仍然像吃药前一样心绪不宁,而且可能会更加烦躁。”

听了他的话,许多人会问:一名抑郁症患者,何以演出那么多优秀的喜剧?一个自己不快乐的人,怎么给别人制造快乐?而金·凯瑞的回答出人意料:这种喜剧才能完全来源于——绝望。

·凯瑞有着不愉快的童年。他的爸爸是萨克斯管演奏家,但在51岁时失业,由于家里贫穷到极点,他常常感觉不公平,气得想打人。贫穷也改变了金·凯瑞的一生。16岁时,他不得不辍学,而妈妈一直身体不好,长期卧病在床。金·凯瑞为了使躺在床上的妈妈舒服一点,表演着撞墙、从楼上摔下来的滑稽动作,甚至向蟑螂祈祷。

正是为了取悦和安抚家人,金·凯瑞造就了自己卓越的喜剧天赋。但那些阴影也一直在他心中,伴随他成长。

他后来告诉人们:做事情需要动机,而绝望是学好任何事情或创造任何东西的最有利因素。

学会享受“无欲则刚”

由于长期受到抑郁症困扰,金·凯瑞开始尝试用一切方法获得解脱。现在他正不断地从精神生活中吸取力量。他还拥有自称为“宇宙中心”的小天地,不时和好朋友聚会。

他解释说,自己的生活哲学就是:享受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像个小孩子一样尽情地去享受生活,做真实的自己。

·凯瑞说,自己既是佛教徒,也是基督教徒,同时还非常欣赏老子的道家哲学,甚至喜欢上静坐独处和清心寡欲。他的一系列显著变化让朋友很担心:长此以往,他是否终有一天会变成出家人?

朋友们觉得,金·凯瑞是因为喜剧演得太多,经常在人前耍宝献艺,以至于产生自我迷失的感觉,所以要修身养性,找回自我。

而金·凯瑞的理解是:接触中国的道家文化后,深受“无欲则刚”思想的影响。他说,这是一种牺牲,要放弃并远离让你产生欲念的事物。

言语中已颇有些正宗道家的味道。不过他也明白,心中仍有欲念,所以他放弃一些日常享受,尽量回归单纯:“我喜欢这样的生活。平时最喜欢待在家里读书和沉思。”他现在不但不吃糖、奶制品与加工食品,还谢绝各种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更别提抽烟。他家的摆设也很简单,因为他觉得,拥有的越少越好。

面对记者,金·凯瑞振振有辞:“道教告诉我们,不能纵欲放浪。”并举例说,即使蛋糕好吃,但也不能天天吃……

憨豆先生“很受伤”

除了金·凯瑞,另一位喜剧名角“憨豆先生”罗恩·阿特金森的抑郁症也曾闹得沸沸扬扬。有报道说,他因抑郁症住院治疗,后来“憨豆先生”表示这些报道言过其实,属于侵权,还要求了赔偿。

但他那段时间确实处于低落和抑郁的状态,因为他的新片《憨探奇案》公映后,被影评家和媒体批得体无完肤。

片中,阿特金森扮演一名英国秘密特工,在调查女王皇冠被盗案的过程中洋相百出,却总能逢凶化吉,最后凭借侥幸完成任务。影片上映后,媒体批评他的表演“粗俗不堪,哗众取宠”,依然没有摆脱靠“卖傻”吸引观众的戏路。这个结果让阿特金森“很受伤”。

和以上两大明星一样,许多喜剧明星拥有习惯性的笑容,却没有内心的快乐。像美国家喻户晓的黑人喜剧明星比尔·科斯比,在出演喜剧之余,却很少欢笑。他的表现更多的是沉默,是思考。他热衷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讨论,以此找回自己。

喜剧散场后,人群在满足中离去,谁会留意舞台中央那个孤单的人?作为喜剧演员,他们有着更多的痛苦。他们要牺牲自己的形象,自己的本相,甚至以出洋相的方式来取悦观众。

他们在演出中迷失,甚至还为自己感到恶心。很多的喜剧明星几乎不看自己的影片,他们的家人也很难接受他们以各种作怪方式来追求事业成就。如此想来,金·凯瑞们的笑容怎能不“抑郁”?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家长让孩子听话,不如主动去适应孩子

春节家庭聚会要懂求同存异的道理

三个子宫和一个大脑的对话?教育失败和不良社会风气的锅不该让3个弱女子去背

剖析孝文化之孝文化的精华部分(二)

为什么很多抑郁症患者最后都会自杀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