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知道,孔子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称为先贤的人,他自然是做到了好多好多别人不敢干的事,比如像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他开私塾办私学,这在之前是不存在的,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竟然有权利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在干一种革命性的事情。当然了,他选学生的时候,他也有规定,因为你发现孔子其实在意等级制度,但是他做的一些事情,他也在做革命性的事件,这就是他伟大的地方。
所以他的主张思想总结起来,总结为这么三点:一,主张子女真心的孝敬自己的父母,爱护自己的父母。二,主张对等的慈孝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三,既在乎祭祀,又在乎对现存父母的一种奉养,一种孝道。这就是孔子文化,当然还有他的继承者孟子,为什么我们要提这两个人?因为他们地位很高啊,因为后面我们要讲的那些糟粕思想就来自于这两个人。前面我给大家讲了,我们要去宣传一种思想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说的这句话是好的,然后我就听。不,他不是这么干的,他先把这个人提高到一个很高的地位上,然后只要是这个人说的,都对,他就是这么干。而且古代人做学问还有个特点,什么特点呢?叫做“我注六经”,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你看书,你要遵从书里边的原意,也就是说,这个先贤,他说的这句话就是对的,我不能把我的思想放进这里边去。这个特点就很容易搞出那种书呆子,因为对方他是先哲,他说了一句话,他就对,我只要去好好理解他说的这句话就可以了。就搞这个,尤其是到了明朝搞八股取士,更变成这种东西了。
孔子的文化,孟子的文化,它还存在着糟粕,我们说了,他们的文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那么糟粕思想,第一个就是存在着不分是非黑白的盲目服从。这个前面我们说了,他的孝心、顺应之心,顺从之心,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完全服从,这就是第一点糟粕,不分曲直、不分是非黑白,听就完了。我之前给大家解释了,我说对于孔子他说这个话而言,可以理解,因为孔子有个特点,他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他说的话一定是适合于这个人,也就是因材施教。可是今天我们就不这么认为了,你失去了那个环境,失去了那个对象,他就不这么讲。再加上后边的这些人,他们其实故意拿着孔子的话当经典,当自己的理论依据,他当然会把这部分加大,夸大了它的思想作用,把它当理论去奉行,所以他第一点糟粕就是绝对服从。
第二点糟粕,片面的强调以礼对待父母的思想。其实这一点也是异化了的。后人从孔子的言行当中去找理论依据,在《论语·为政》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孔子主张:“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中明显的含着礼等同于孝的思想,这句话啥意思呢?就说,这个人活着的时候,你对待他要符合礼法,死了之后,你埋葬他、祭祀他,都要符合礼法。这种思想,其实也是仁爱这种思想的表现。可是被后边的人就给利用了,因为从他这些话里头滋生出来那种异化思想,滋生出什么了?只要以礼对待父母就能做孝子,那么这种行为其实就是舍本逐末。所以讲到这里,大家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从秦汉之后,我们中国慢慢慢慢的就背离了孔子的思想,我们的传统文化开始干嘛了?重礼不重情,礼是什么?礼就是仪式,就是说我生下来之后,我有一大堆的礼仪礼节,尤其是后面,宋朝之后,程朱理学之后,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这种仪式里,大事有大仪式,小事有小仪式,就被这种仪式框着,那这里面有多少真实情感呢?基本上没有,全是规则,用规则去要求。当你这个东西要求的如此之细的时候,你想想这里面还有感情可言吗?就没有了。那么这种孝道,它明显的就异化了。因为这种仪式我做了,比如说每天早上我起来给父母请安,这个事我干了,可是你心里头有对父母的尊敬吗?不一定啊,你只是做了这个仪式而已。所以就出现了重礼不重情的现象,片面去强调礼节,片面去强调那个外在的仪式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讲孝行的时候,要给大家去讲孔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部分,就是第二个糟粕。
第三个,在孔子的思想里面,夹杂着包庇犯罪的一种思想。在《论语·子路》篇,它有这么一个记载,说叶公告诉孔子,家乡有一个很正直的人,向官府告发了自己父亲偷羊的行为,孔子听了之后,不赞同,孔子说:“吾党之直者异于是。”就是我们家乡的人那种所谓的正直跟你这不一样,你不是把自己爹偷羊这件事告发了吗?我们是怎么干的呢?我们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父亲为孩子隐瞒,孩子为父亲隐瞒,那么所谓的正直就已经在其中了,他就是这种观点。当然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他那个时期是合理的,因为你想想,他所生活的那个时期是没有什么法治的,靠的是亲情,而且是氏族部落,所以他才会有这种思想。但是我一直在讲,孔子这个人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没有多想,但是被后代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我所谓的糟粕,其实并不是说孔子说的不对,我说的是他说的这个思想,在后世被人利用的过程中,变成了糟粕思想的依据。
那么第四个,孔子强调的孝道很容易让为人子女的缺乏冒险精神。比如说,《论语·里仁》篇有这样的记载,孔子主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大家都很熟悉,那么这就把子女死死的束缚在了父母身边,让子女缺乏闯荡精神,他就不符合该有的那种发展过程。这个前面我说了,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我们的目的是让这个孩子具备独立自强的能力,所以《易经》里边有一些非常著名的话,大家都听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说的多明白啊,那你把他牢牢地绑在身边,他还怎么长本事呢?那么就会让孩子一代不如一代,慢慢的他就没有了勇气,这个与孝文化继承先人遗志实际上是有关的,这个当时与文化相关,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产业就是种地嘛,你种地当然不需要走太多的地方了,不需要闯荡,就在这里开垦丰田就够了,所以当时是合理的。可是后来如果你总奉行这一条,它就不合理了。
那还有一条不合理,就是泛孝主义。这个泛化主义,也叫泛孝主义,对后世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孔子他很注重孝,这个我们知道,因为它是实现“仁”的最基本的载体,认为孝悌是维持父子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个是很合理的。但是到了孟子,他就认为孝应该扩展到很多很多的角度上去,要放在很多很多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你是个好人,你具备品德,你符合礼法,他把孝这种东西提高的有很高的水平,他们不再是孔子所说的一个践行仁最基本的一个载体。孟子认为,人世间除了孝悌之外,没有其他有价值的东西,他竟然强调这个,他在《孟子·万章下》,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所以你会发现,从孟子开始,事亲尊亲成了人最高的道德标准,亲亲成了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凡是所有为人处事跟这个尊尊而亲亲产生矛盾、产生冲突的,都必须让步,不论是非,不论对错,以尊尊和亲亲作为前提,这就是孟子他片面强调孝的万能论,他说:“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就是他的思想,这种泛孝论让后世的儒家的代表人物拿来作为理论基础,所谓的以孝治国这种理论基础就开始了。所以在后代,他就给后边的人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我刚才说了,孔子文化,它其实是合理的,之所以说它是糟粕,是因为它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那么你就会发现,无论是孔子他在有些时候所说出来的绝对服从父母,还是后面所说的要替父母隐瞒罪行,还是孟子后面的泛孝论,他都给中国的三纲思想提出来了理论基础。那么,从三纲思想成为我们道德的规范的时候,那我们这个孝文化也开始走向畸形的方向了,它就这么转化。那么这种泛孝文化,它出现了一些限制,它就会让我们的父为子纲成为每一个年轻人头上顶着的一顶大帽子,你在这个帽子下,你再也出不来了。你所有的事情,不管干什么,你都要奉行孝悌之礼,然后要遵守规矩,要符合礼法,要注重仪式感,就搞事情都是这个样子,这就出问题了。
当儒家思想登上历史舞台之后,这些思想就被统治者所利用,然后它就变得越来越走形。大家通过我刚才给大家讲阿育王跟佛教的故事,你也应该能听出来,任何一个宗教,它能发扬光大,那是因为它能给统治者带来好处。比如说像唐朝,唐朝因为君主姓李,所以唐朝的皇帝就把老子当成是自己的祖先,他就很遵从道教,然后武则天她篡夺了李唐的江山,她就说自己是弥勒转世,她就开始大肆宣扬佛教,然后包括修石窟啊,大家去没去过龙门石窟?中国的很多石窟都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扩大,甚至是修建的。所以大家要知道,一种文化上行下效,统治者做这件事情,那么下边的有钱人也要模仿这件事情,修佛,慢慢慢慢的宗教跟统治者结合在一起。还有明朝时期,咱们都知道,嘉靖皇帝喜欢炼丹,20多年不上朝,就在后宫炼丹,他很喜欢道教,所以在明朝嘉靖年间,佛教就备受打压。
所以大家想想,真的是这种文化好吗?我一直跟大家讲,文化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有一个所谓的合适与不合适。所以我们今天是一个什么时期呢?民主,我们今天一直在谈民主,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尊严,我们都要去争求人格的独立性,所以我们讲这个课,本身也是从文化历史渊源的角度,让我们去认识到,在传统文化当中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我们不要被那些不合理的部分禁锢了我们的活法,禁锢了我们的生活。弗洛伊德他把人格分成了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他说超我奉行道德原则,可是大家要知道,所谓的道德原则并不是所谓的社会公德,根本不是,你别理解错了,所谓的道德原则奉行的是什么?是你从小到大你的监护人传给你的那些私德。你小时候,你周围的人,那个大人,他以什么样的要求去对待你?你所形成的那个规则,是你头脑中的那个道德,这才是所谓的道德原则。所以这个道德的标准是什么?并不是社会公德,是你的监护人所遵循的私德,这才是道德原则,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很多人做出来那个事根本就不符合道德。你想想,你的监护人所奉行的那个道德,给你提出来的要求道德吗?不一定。所以他对你提出来的什么要求,你就会有什么样的要求,你就会形成什么样的超我。那么有些人头脑当中就会存在一种糟粕的孝思想,咱们现在很多很多年轻人呢,也存在着泛孝化的思想,比如我就听说过这样一种年轻人,他说:“我找对象,我要找孝顺的。”我说:“还有呢?”“没有了,就是孝顺的。”他就这么说话,尤其是好多男的,“我要找女朋友,要找个孝顺的。”孝顺就够了吗?还有,什么叫孝顺呢?你父母说话她听,这就叫孝顺吗?那你父母怎么就那么对呢?所以你会发现一个问题,我们今天所奉行的那个标准是很有问题的,是一种是非不分的、黑白不明的。当我们把过去的这个文化捋清楚了,你就能知道正常的是非标准是什么。所以说,从大一统王朝开始,从汉朝开始,我们的孝文化就是在一条畸形的道路上飞驰的,一发不可收拾,我们把它称为叫做异化的孝道,它是不正常的。可是大家想一想,从汉朝一直到清朝灭亡,这是多少年?什么事情都扛不过时间,尤其是人的思想,经过这么多代人的思想的一种传播,那我们现在的人脑子里有一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