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孝道的构成之孝心(一)

大家好,我们来继续给大家讲课,前面的两节课,我们已经给大家说清楚了孝文化的演变过程。那么,孝文化在演变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以及在我们中国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当中,最重要的是善事父母这个含义所以我们今天所讲的孝文化,也就是孝道,那到底什么是孝道呢?孝道啊,其实就是善事父母的规则,它是以父母为对象,是对父母的一种态度和行为的组合这就是孝道这就是孝文化

所以孝文化的定义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以父母为对象,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组合。那么,这其中有一些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孝道。那么孝道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孝的态度,也就是说你对于父母的态度,另一个方面是你对于父母的行为。那么,我们用研究心理学的这个结构,把它归一下类那么你就会发现孝道就分成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孝的态度,也就是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这部分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叫做孝心。当然了,这个名字也不是我们起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已经把这个名字起好了这就叫孝心,是指为人子女对父母的态度部分。那这部分为什么被称为孝心呢态度,就是心理,我一直在强调行为不是心理态度才是心理,所以这部分实际上是属于心理部分。那么,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行为这部分就被称为叫孝行孝心加孝行就是孝道。那么,对为人子女者,他的孝心和孝行那些规则就是孝文化这些具体的规则就是孝文化,这就是我们中国千百年来孝文化流传的那内容所在

前面的课程,我们介绍的是校文化的演变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给大家介绍孝文化的内容。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孝道包含两大模块,一是孝心模块,二是孝行模块,一个是态度,一个是行为。那么你说孝文化到底是孝心重要,还是孝行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行为重要呢,还是心重要呢?那么我们就得把孝心和孝行拿出来,再进行拆分。

根据心理学研究的结构,我们也可以把孝心分成三个部分,因为孝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态度,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的态度既然是态度,我们在社会心理学里讲得很清楚,态度包含三重属性,认知属性,情感属性,行为倾向属性。同样的按照这种逻辑,孝心也就可以分成三种,一叫做孝知,叫做孝感,三叫做孝所谓孝,就是身为别人的子女,你对于父母以及对于孝文化的认知信念价值观就是认知成分。

我们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很多年轻人,他其实是不具备孝文化的认知的,尤其是那些从小到大被溺爱的他其实从认知信仰信念的角度上,他就没有这种价值观,所以你会发现他们像皇帝一样,我们所说的小皇帝小公主说的就是这些人,这些人长大了之后,他也不会有孝敬父母的态度,为什么呢?因为他连这个价值观都没有,他连这个信念都没有,他怎么会发展出孝敬父母的态度来所以这部分人完全不具备孝文化。那么,对于这部分人而言,他们的社会化是失败的。我曾经专门给大家讲过什么叫社会化,社会化其实就是不任性,改掉自己任性的毛病,然后按照社会规则去生活的这么一种程度,所以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的标志之一就是社会化的程度,这个过程是很重要的所以有些人从小由于被溺爱长大的,所以他对于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啊回报父母啊这样的认知连有都没有,他问题永远都是自我中心的,从自身的喜好情绪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所以这部分人就缺乏对孝的认知,他们也不可能做出的行为,所以这是孝心的第一个部分,叫做孝知。

第二个部分叫孝感,什么叫孝感啊就是感受感情,他是一个人对于的情感成分,情感部分,你在跟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你能不能有情感上的感觉?讲到这里,大家要知道一个人其实是得先有了孝,它才会有感。这么跟大家讲,你得有一种换位思考的能力,你得有一种感恩之心,你才能理解人家为你付出的这种行为是出于爱,而不是出于应该你看有一些娇生惯养的年轻人认为别人对他好,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别人对他好,满足他的需求,理所应当的,要不然就甩脸子就不开心,别人对他不好,反而是犯了罪一样的。像这种人,别人再怎么对他好,他都不会感知到有多深的情感,因为他没有这种意识,因为是自我中心的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很少能够感知到来自于别人身上的爱意。

举个例子,比如小区因为疫情了,你们家里头还剩下最后一块肉,比如说情侣或者是夫妻,其中一方把那块肉留给对方吃自己吃别的舍不得吃。那么,如果一个人他不具备这种认知的话,他会认为对方把这块肉留给我吃,是因为他不喜欢吃。那他不会从中感知到这个人其实把好吃的留给我,是出于爱,他连这种爱都感知不到,这就是缺乏该有的认知所导致的缺乏感受。哎,这种人其实也挺可悲的,因为他在生活中活着,会缺少很多很多对于爱的感受,而且他还老觉得没人爱他为什么因为他感知不到呀像这种人,他一般情况下,他的这种自我感知的水平也比较低,他对别人要求还挺高,所以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比较差,因为互动不良,你想对别人要求高了别人做出来的事情,他能从中感到温暖吗?他能从中感到爱吗?他不能所以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于父母的一种该有的正确认知的话,缺乏一种对于孝文化该有的正确认知的话,他在跟父母互动的过程中,他也会缺乏该有的情绪色彩他感知不到父母对他的付出,他感知不到父母对他的那种情感的流动,所以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什么会有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那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认知水平比较低,他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无法理解父母的用心,因为他的目光比较短浅,他看不到未来嘛,他只能看眼前,然后他就觉得你怎么老是跟我作对,你怎么老是给我找不痛快他无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然后他就会恨父母。那这样的一种互动,他就感知不到父母对他的一种爱意这种互动也就会问题重重。

当然了在今天,对于父母而言,也应该修改一下对待孩子的那种手段方法,尽量用一些小技巧,既能够有力地引导他,也能够让他更容易接受。当然,这是另一个方面的话题我们光说相对于子女而言,他无法理解父母,他也就没有办法理解父母对他的爱,所以缺乏孝就一定会缺乏孝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就一定会缺乏感同身受,就一定会缺乏同理心,就一定会把来自于对方的爱打折扣,所以一个自我中心的人从别人身上感知到的爱意相当匮乏,而且这部分人还觉得是世界上没人爱他,老觉得自己可怜了哎呀,怎么没人爱我呢?他特别可怜,实际上不是他可怜是他把好心当了驴肝肺

所以在人际互动的过程中,其实是一回事儿,无论是我们跟父母之间的互动还是情侣之间的互动,这种亲密关系很多时候是一回事,所以缺乏孝知就会缺乏孝感,没有对孝文化的认知,也就不会在跟父母互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的成分,比如说没有这种的价值观,他可能就缺乏对于父母该有的尊敬如果没有父母对孩子付出是一种爱,而不是应该这样的认知,他就可能觉得父母对他的付出永远都是不够的。我之前做过一个咨询,那个男孩15岁,他的父母是卖早餐的,每天早上3:30就要起来熬粥,然后这个男孩竟然跟他父母要手机这个手机很贵,然后他父母说我们暂时先不买等到什么什么时候再给你,然后这个男孩就做出来了很极端的行为像这样的小孩在今天还不少见这就是惯的

所以我一直在讲,当家长的很多家长自己年轻的时候吃过苦,当自己经济条件变好了之后,就很想着让这个孩子在物质条件上别亏待了他,实际上想法是好的,但是后果惨不忍睹所以想告诉大家,我们不要有任何不要亏待了孩子这样的想法,为什么因为你得培养他能力,因为你不能成为他的依靠,因为你成不了你的依靠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让他离开我之后能够活得更好,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这个目的,家庭教育就是让这个孩子将来离开家之后,他能活得更好学校教育就是让这个孩子将来离开学校之后,他能活得更好,这就是教育的目的背离这个目的教育都是错误的教育都是舍本逐末的教育,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让这个孩子感知到一种依靠感,你给他的永远都是能力素质,你送给他的永远都应该是一种健康的人格,一个人将来是要独立面对世界的独立面对社会的那我们能够帮他到什么程度呢无法一直跟着他,这是不对的,这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提升这个孩子的将来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他的背景没法拼啊,因为你就是他的背景,你的背景又拼不过别人,所以这是我们多说一句。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你不必总是要求自己融入集体

为了孩子,我该离婚吗?

我们要警惕长辈的老年性抑郁症

更多精彩内容:http://www.mchning.cn/news/xlwz




蜀ICP备1900296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