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种社交情绪——社交焦虑,这个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当中经常出现,这是社交焦虑的症状。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恐惧的情绪体验。
所以讲到这里,你要知道社交焦虑和所谓的社交恐惧是一回事。你不要觉得社交恐惧和社交焦虑不一回事,社交恐惧就是社交焦虑严重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种后果,就已经害怕出门了,已经非常害怕与人接触、与人交往了,那就是社交恐惧。所以它是一回事,第一个症状已经出现了,与人交往的时候不舒服、不自然、紧张、恐惧,还有这种情绪体验。
第二种症状,出现了躯体以及社会功能上的反应。走路、购物、生活中甚至打电话都会对他们形成极大的挑战。也就是说,他们会对这些社会功能来进行退化,对于这些社会性的活动产生退缩。这是第二个症状。他们不仅与权威人士交往困难,与普通人交往也会出现障碍。
第三个,与普通人交往也会有所障碍。也就是无差别,跟谁交往都产生障碍,跟熟人稍微好点,跟陌生人非常困难。
第四个症状,他不仅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焦虑情绪,而且在离开使他焦虑的社会情境后,他的头脑中还会不断的分析、回放焦虑情境,使焦虑情绪获得强化。也就是说他独处的时候,他仍然在头脑当中去回放他这个焦虑处境。而且大家注意是一个失败的焦虑处境,是一个失败的焦虑经验。而且他会对这个失败的情境进行强化,他就会更加的害怕下一次与人交往,一个恶性循环。比如说我这次跟人交往很紧张,出了一些笑话,我回家之后我就耿耿于怀,无法释怀,然后这个情绪就在脑子里不停的转转转,越想越尴尬,越想越焦虑,越想越羞耻,然后就会导致他更加害怕与人交往。这个恶性循环就这么形成了。
第五个症状,伴随着生理上的出汗、脸红、心慌、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甚至出现眩晕,严重的会出现眩晕感,再严重一些,到最严重的程度,出现濒死感。大家想一想,焦虑到最后一定会出现濒死感,为什么呢?因为他紧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喘不上气来了,他会有一种窒息感存在,这个焦虑症患者最后会出现一种窒息感,他就感觉快死了,因为那个感觉特别难受。所以当出现这种濒死感、窒息感的时候,这个人就会出现一种极大的恐慌。他下一次就会特别害怕他这个症状再次出现,因为马上就要死了。所以,焦虑症最严重的状态就是出现濒死感,这是一些躯体症状。
接下来,这是他们的应对手段,他们就会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这是最常见的。
这个社交焦虑最后一定会导致抑郁症,这个不带商量的,这个一定会导致抑郁症。如果不加干预的话,他一定最后的结果就是抑郁症。为什么一定会发展成抑郁症呢?他也可以选择一些方式,不与人交往,对不对?他也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的那种个人爱好。大家注意,这个人其实内心当中是渴望与人交往的,而且他那些失败的经验也会在大脑中不停的回放,你哪怕找到了一些其他事情的突破口,他也会不停的在头脑中去酝酿他曾经的失败经历。也就是说他整个的状态,哪怕是独处,他都是一种消极情绪。他的这种独处封闭是“不得不”,也就说是被强迫的。被迫的独处,被迫的孤独,而不是说我自己就是喜欢安静,我自己就是喜欢孤独,并不是后者,而是说我不得不选择了一种孤独的封闭方式。这种情况其实就有点被迫的感觉,与他的这种内心期待的那个状态是不一致的。所以久而久之,他就是会变抑郁症的。
大家想想,在一些成就上,比如说手工、绘画、书法、小说家,也不与人交往,我就自己跟自己玩,他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出现特严重的社交焦虑。他可能会紧张,与人交往的时候会不自然,会紧张一点,但不会特别严重,为什么呢?因为他的那种性本能和攻击性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已经产生释放了,已经在流动了,流通起来,这个人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那么如果,这个人是很严重的社交焦虑,他往往也不会在一些什么书法、绘画等等方面释放自己的动力。为什么?因为他其实不喜欢干这些事儿,他其实并不太喜欢干这些事儿,他是不得不干这些事。因为把自己禁足了之后,关起来之后实在是无聊,无聊了之后更难受,因为无聊了之后,这个人只要闲下来,脑子就会乱想。但是他想的又不是一些积极阳光的东西,他也不是说,我做做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吧,我做做我的人生规划吧,他也不想这些东西,他也不想什么我们国家怎么发展,我们这个家庭怎么发展,他也不想,他想的永远都是那些体验孤独感、悲观、消极,最后陷入到一个特别难受的状态。为了遏制这种情况出现。他会给自己找活儿干,但是这些活儿不是很想干。也就是说,他不会从这件事情当中体验到快感,体验到成就感,而仅仅是一种要摆脱痛苦的一种手段。所以说严重的社交焦虑发展到最后一定是抑郁的,就是这样的情况。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用主义催眠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专业心理学毕业,然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至今。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擅长婚姻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儿童青少年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症状,重塑来访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
马老师详细介绍: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想跟随马老师学习心理咨询,可点击《聆听安宁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学院(网校)招生信息》查看详情。
重点文章(点击标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