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各自的发展结果中得出对心理咨询界发展的启示
郭德纲与所谓的“主流相声界”的矛盾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主流相声界”对于郭德纲的德云社也是处处看不上眼。甚至有传言,某位所谓的相声前辈专门把岳云鹏叫到跟前,对他说:“你说的那个就不叫玩意,所以以后表演的时候不要在节目单里说你表演的是相声。”诸如此类的事件不胜枚举,其中他们最大的理由就是郭德纲的相声低俗、庸俗、媚俗。郭德纲说相声首先要搞笑,竟然也遭到了“主流相声界”的否定,认为相声不应该是用来搞笑的,而应该弘扬正能量,对观众起到教育作用……诸如此类的说辞能有一大箩筐。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听到这样的话,也觉得啼笑皆非,相声不应该是用来搞笑的?这种话实在太搞笑。
其实用不着我为郭德纲吹捧,谁对谁错从他们各自的发展结果就能得出结论。
近年来,在喜剧界,德云社撑起的这片天有谁还不重视?连央视和人民网都对郭德纲以及德云社给予了一定的肯定,说起相声,德云社就是代名词。小剧场分场一个接着一个,今年五一,德云社天津分社开业也是十分隆重。巡回演出一场接着一场。不仅在国内,澳大利亚、东京、北美等也都有他们的巡演。“郭德纲重新振兴了相声”这不是少数人的心声,因为事实就是德云社让说相声的人有了出头之日,让喜欢的相声、能说相声的人也能以此为生。
德云社对相声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商业上,同样也体现在作品上。很多传统相声段目,观众也都是从德云社才听到的。郭德纲本人平日里也用心搜集与相声、评书有关的古书,以此让一些本来会消失在观众眼前的知识财富得以重见天日。郭德纲是真爱相声的人。因为德云社的贡献,让现代的一批年轻人竟也喜欢上了相声、评书这些老式艺术,这样的贡献能视而不见?
反观所谓的“主流相声界”,近20年来,在相声上的贡献可以用惨淡来形容。相较于小品,本人更喜欢相声。近20年来,“主流相声界”有名的相声作品真少。本人很喜欢冯巩。那时候,经常反复看牛群和冯巩的相声。为何要说冯巩?因为他是“主流相声界”的代表,也是春晚的钉子户。然而自从牛群去当县长,抛下了冯巩之后,冯巩就鲜有好的相声作品。也就是和郭冬临合作的那两年以及与朱军合作的那年的作品勉强可以说是相声,也确实还不错,其余的春晚,冯巩竟也转向了小品。冯巩的作法也说明在郭德纲之前相声没落的铁证。这是一个缩影。
在NBA的季后赛的赛场上,有人打球很脏,你如果是一个合格的篮球运动员,你要做的是拼命赢下比赛,用成绩去打他的脸,而不是和他打嘴炮。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你如果要证明自己,就拿出好的相声段子来,赢得观众的认可。就像郭德纲在《金牌喜剧班》录制时说的那样,作为一个演员,舞台上见真章。说再多也没有用,再有情怀也没有用,舞台效果才是硬道理,观众才应该是裁判的最佳人选。你如果不把观众当裁判,而是把观众当学生,用相声去教化观众,我觉得最后的结局会是像90年代一样,相声继续没落。
说实话,相声演员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就是服务员,为观众服务。观众需要什么,演员就呈现什么。观众需要放松,需要一乐,相声演员就应该博观众一乐。而某些身居高位的人渐渐地脱离了群众,不以群众的需求为需求,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不会受观众待见。说相声应该用来教化观众,弘扬正能量,听起来有道理,实则没有道理。如果我想被教化,我为何不去听一场学术报告?不去听一场知名教授讲的公开课?不去一些学术部门参加活动?为何我要来听相声?你相声演员比学者懂的还多?
这个社会压力如此之大,群众几乎时刻在被教化。在家被父母教化,在外被老师、领导教化,甚至在地铁上也在被教化,不信你听: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请给老幼病残孕,以及抱小孩的乘客让座。这不是教化吗?教化多了,人就疲惫了。人需要放松,听相声就是为了图一乐。你能满足观众就受欢迎,你不能满足观众你就不受欢迎,各行各业都是一样的道理。想想“郝建”的那句台词:“别光想着领导喜欢什么,多想想老百姓需要什么。”只有深入群众你才能创造出群众喜欢的作品。
仔细想想,主流相声人员一点都不厚道。他们以相声人自居,不包容,不开放,故步自封,不给后来人活路,认为自己就是相声的代名词。四字评价:盲目自大。不是他们成就了相声,而是相声成就了他们。他们不管官职多大,都有个名字叫相声演员,他们代表不了相声。自己有固定收入,就不顾他人疾苦。有打破规矩的,就打击批评。这样的做法是自毁形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郭德纲不过是打破了某些人的铁饭碗,令人不爽罢了。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大做强。从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各自的发展结果中就能看得出来谁是对的。历史会证明对错。
那么心理咨询界也应该从郭德纲和“主流相声界”各自的发展结果中得到启示。心理咨询界存在着主流相声界的毛病,不接地气。以自己所学理论、设置为基准,墨守成规,故步自封。所以就出现了心理咨询界从业人员和爱好者们自娱自乐,而却和真正的来访者越走越远,甚至有些人被迫放弃了心理咨询的职业。追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不以群众为中心。他们的心理咨询是立足于书本的,说句实在话,很多心理咨询师自始至终就是在给自己做咨询,他们眼里并没有来访者本人,而是将来访者往自己所学的理论中安置,这样死板的方法如何能做好心理咨询?
在我们国家,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普及程度很低,而做为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我们所学的大部分专业知识其实都是来自于国外。国外的心理咨询与国内是有很大差距的。拿着书本知识去做心理咨询,既不符合我们的国情,也不符合我们的文化。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但同时也可以被实践推翻的。心理咨询是给来访者做的,心理咨询师要为来访者负责,而不是为老师和书本负责。书上怎么说的不重要,为了眼前的来访者,我们要勇于推翻一切理论。只要不合适,就要推翻它。这就是聆听安宁心理咨询的理念。
经过多年心理咨询的实践,我发现中国的来访者有两个特点,一是“病入膏肓”才会想起做心理咨询;二是,他们对心理学根本就不感兴趣,那是一丁点都不感兴趣。他们根本不想知道心理学是什么,怎么回事,他们只会问“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天经地义。所以我们的聆听安宁的第一咨询目标就是满足来访者的合理需求。书上说,心理咨询师不能帮助来访者解决现实问题,你发现在现实中来访者最需要你在现实中指导他们,给与建议,那么推翻它,给建议。心理咨询要立足于现实,不该立足于书本。
做为心理咨询师,你要尽量少地去教化你的来访者。让大众接受一门学问很难,但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向老百姓“妥协”,尽量站在他的角度上思考、行动,就不难了。一群人适应一个人很难,一个人去适应一群人就不难了。心理咨询师最起码的适应性不该有吗?
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心理咨询为百姓服务才有存在的价值。灵活是心理咨询师的必备素质,所以,为百姓服务,遵循国情去适应来访者,接地气,你才能做的好心理咨询,就像郭德纲说好相声一样发展心理咨询。
(文章是承宁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名实用主义催眠师,婚姻情感咨询专家、神经症心理专家,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播音、朗诵爱好者,在某市广播电台做过职业播音员。专业心理学出身,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毕业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10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尤其在婚恋情感咨询和神经症治疗方面拥有专业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求助者解决症状,重塑求助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擅长婚姻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
点击网址,详细了解马老师: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咨询预约方式:
成都李老师:028-63852557;18482327723;成都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777号中航国际交流中心4栋1单元504
西安柳老师:029-63055711;13669244886;西安新城区东站路与唐韵路交叉口和润坊6号楼906
许昌马老师:17698015269;河南许昌市南海街天宝盛世花园20栋2单元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