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学的眼光解读《一人之下》之“白鸮”梁挺

注:本篇文章可能有的读者看不明白,只有看过了《一人之下》最新话的朋友才能理解我在说什么。

人气动漫《一人之下》(原名《异人》)正在更新中,最近更新的两话阐明了当时“白鸮”梁挺为何会突然就选择死在了唐门高英才的刺下。

《一人之下》并不是一部心智不成熟的人能够看得懂的漫画,它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的深奥,也非常的智慧,甚至能够交给读者非常多的处事法则。整部漫画不管有多少情节,它都有一个主旨,那就是“何为人”,这部作品在教人做人,告诉世人怎样才算是个“人”,人若想活的幸福、洒脱,应该要怎么活。就像我之前说的,读《一人之下》,我明白了,做人要学老天师,做事要学张楚岚。当然了,《一人之下》这部作品介绍了不仅有一种价值观,而是多种活法,这才是我们这个社会。所谓修行之人,指的就是修心,就是要搞清楚“何为人”。

有的朋友骂梁挺是个变态,只为了“别人能够注视他的眼神”就做了那么多的恶,害死了那么多的人,实在是个变态。说的不错,梁挺确实是个变态,和我们现实生活里那些反社会人格的人,比如提着汽油上公交车的人一样。但是《一人之下》这部作品并不会肤浅到用“非黑即白”的价值观讲故事,它会通过各种事例告诉读者:事出必有因,所以才有了这一话的讲述。

梁挺确实是个变态,但是不能把所有的解释都归为“变态”二字,这是不成熟的。就比如我们社会上的某些男性控制不住的喜欢穿女性衣服,你不能只是一脸厌恶地说一句“变态”就完了,大家如果愿意去了解其背后的原因,你一定会打开一扇全新的视窗。我曾经讲过一堂课,叫做“为什么心理咨询师比其他人更有包容心?”答案是,心理咨询师比其他人更相信因果,我们在知道了某个匪夷所思的事件之后,我们更愿意相信它一定有什么原因,就是这种预设,会让我们心理咨询师不那么急于评判某个人或某件事。所以当梁挺的过往被揭开之后,其实他更像是个复仇者,向他的养育人复仇,也在向“社会复仇。

为什么这么说,等我慢慢讲。

通过这一话的讲述,我们知道梁挺因为长相丑陋,从刚刚生出来就被他的家人不待见,嫌弃,甚至厌恶。他人对他的这种态度一直持续到他开始行凶。那么为何梁挺会对“别人的注视”如此在意?这种注视是“睁大眼睛,把眼眶都瞪裂,把瞳仁都缩到最小”的注视。讲到这里,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米二一定是学过,至少是了解过心理学的,因为他充满了心理学的专业概念。喜欢看动漫的朋友们,有没有觉得这个梁挺和《火影》中的我爱罗很像?我爱罗是通过不停地杀人来证明自己还活着,而梁挺是通过不停地作恶来寻找那双注视他的眼神。但我爱罗比梁挺幸运,因为我爱罗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满足自己。但梁挺竟然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但梁挺比我爱罗庚真实,因为现实里像梁挺这样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特别多,甚至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言归正传,长相丑陋的梁挺遭到了所有亲人的不待见,嫌弃,厌恶,这就是他仇恨的起源,因为他周围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的每一个厌恶眼神都是一把利刃,在刺杀着梁挺的心脏。

这里我们需要讲一个心理学的专业概念:“分离焦虑”。

人在出生之前,还是胎儿的状态时,就已经和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人——妈妈——建立了这个世界上最最亲密的关系——共用一个身体,不用呼吸,不用吃饭,还被羊水360度包裹,十分安全,十分温暖。

但是当我们人被生下来的那一刻起,婴儿就有了一种被抛弃的感觉。被抛弃对婴儿来说可是一件无法承受的事情,因为婴儿没有独立生存能力,被抛弃就等于死亡,所以这个焦虑感是十分强烈的。

但是如果这时候婴儿立即被妈妈抱起来,开始喂奶,他就会又重新感受到那个熟悉的心跳,熟悉的体温,另外奶,是最能挽救他的动作,那么那种濒临死亡的焦虑感立即就被缓解了。

但只是体验一次那是远远不够的,婴儿需要在0-1岁这一年间,如果能够重复体验自己的需求被及时满足,如果妈妈能够在孩子有需求时及时满足,例如婴儿睡醒后,饿了,马上就开始哭,妈妈一听到孩子哭,马上就过来看看他怎么了,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开始喂奶,那么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会非常好,而且会很自信,自我价值感也会很高,幸福额度也会很大,那么他长大后就不会容易焦虑。反之如果这1年内,分离焦虑没有被缓解,而且在自己的生命里并没有什么机缘巧合(例如,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伴侣不离不弃)帮助自己缓解这种焦虑,那么这个人成年后就会很容易焦虑,这种焦虑就是刚生下来时那种濒死感的延续和重复。这种焦虑的表现很多,例如控制不住的进食;控制不住的购物;喜欢熬夜,哪怕已经很困了,但就是不睡觉;特别喜欢旅游、泡吧,睡觉喜欢开电视、收音机等。

另外这其中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对于一个刚生下来的孩子来说,他是没有“我”这个概念呢,也就是说孩子还没有从与母亲一起的“共生状态”中脱离出来。在母体中时,孩子做出一个动作,母亲其实会立即给他回应,即使母亲不回应,母亲的呼吸和心跳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回应,这时候孩子就知道自己是活着的。在他出生后,一个孩子在出现“我”这个概念之前,他必须要从他人的回应中去感受他在活着,如果他做出了一个刺激,外界没有反应,那么婴儿会觉得自己是死的,这太可怕了,所以一个人为了逃离这种“死亡”的感觉会不停地寻求反馈。这种反馈更多的来自于眼神,因为一开始母亲和孩子的对视是最有意义的反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句话不仅仅是一句艺术语句,而是有科学道理的。眼睛最能传达心意,如果你眼神里充满爱意,孩子获得的信息就是“我很可爱,我是值得被人爱的,因为我被爱,所以我能活下去”;如果你眼神里充满敌意、厌恶,那么孩子获得的信息就是:“我没有活下去的意义,我是死的”。这是一种濒死感,这种焦虑实在是令人窒息。所以我爱罗也好,梁挺也好才会急切地去找寻那个他们想要的“眼神”,而且他们两人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控制不住,不去做就憋得慌。其实准确的描述并不是憋的慌,而是实在是焦虑,是一种濒死的焦虑感。

大家不知道记不记得,在《火影》中,鸣人看到大家看他的眼神时,是何等愤怒,差点变成第二个我爱罗。多亏了伊鲁卡对他认可才挽救了鸣人的“生命”,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只有“有关系”,人才能觉得自己还活着。然而伊鲁卡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而是三代火影专门找他谈话后,他才重新思考了对鸣人的态度。所以三代火影是我在《火影》的整部作品中最喜爱的角色,因为他像极了我们这个职业——心理师。

带给梁挺这种濒死感和无价值感的人正是他最亲的人——父母、师傅、兄弟。相信他也曾经付出过努力想要获得他们的认可,但是他连一个正视的眼神都没能获得。相信最终他是在某次受到惩罚后,才忍无可忍砸死了师傅,这时候师傅那种正视的眼神让他感到了“爽”,因为这个眼神在告诉他:“我还活着”,然后他用柔骨刺死大师兄时,注意他是用柔骨刺进了大师兄的眼睛,估计在刺进大师兄眼睛之前,他也感到了“爽”,因为这个眼神也在告诉他:“我还活着”。再之后,他就误入歧途,因为他误认为那种爽是作恶带给他的,他并不知道,当时的爽是因为一双眼睛。苦苦追求,只有在生命最后一刻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着实可惜。

讲到这里,说他更像是个复仇者,向他的养育人复仇,已经介绍明白了,但为什么说他也在向“社会”复仇?那是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父母”就是整个社会的象征,整个社会也是“父母”的象征。所以向社会复仇,实际上还是象征着在向养育者,向父母复仇。

人是活在关系里的,只有“有关系”,人才能觉得自己还活着。梁挺也好,我爱罗也好,宁可不停杀戮,作恶,也要和别人建立关系,这可不是单纯在作恶,这是他们和别人建立关系的一种方式,因为一段坏的关系都比没有关系要好的多。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在感情里受尽委屈还是不肯分手,对他们来讲也是一样,一段坏的关系都比没有关系要好的多。

所以,事出必有因,恶人也可能是受害者,善人也可能是施虐者。人总觉得每天做的事情自己明明白白,但其实有95%的行为和情绪都被你的潜意识所操控,你能意识到的不到5%。所以修行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关注你自己的内心。《一人之下》的主旨也是如此。最后祝福各种朋友和《一人之下》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马承宁,聆听安宁身体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创始人,最适合中国来访者的职业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最忠实的陪伴者和心灵守护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著名实用主义催眠师,姻情感咨询专家、神经症心理专家、意象对话分析师,心理督导师,社会医学专家,播音、朗诵爱好者,在某市广播电台做过职业播音员。专业心理学出身,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功底。毕业后一直从事职业心理咨询工作,至今已有8年,治愈了上百位神经症患者,并历时3年半帮助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摆脱精神类药物。

马老师在很多领域都能有效的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尤其在婚恋情感咨询和神经症治疗方面拥有专业的特色和丰富的经验。在治疗神经症方面,能够帮助求助者解决症状,重塑求助者的性格,彻底告别该种神经症。众多患者经过马老师的治疗,都已痊愈,重新过上了健康、幸福的生活。擅长婚姻咨询、神经症及性心理障碍治疗,并对利用心理学方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内科疾病有研究。

详细了解马老师请点击网址:http://www.mchning.cn/team/info?id=3

咨询预约方式:

成都李老师:028-63852557;成都高新区益州大道北段777号中航国际交流中心4栋1单元504;

西安柳老师:029-63055711;13669244886;西安新城区东站路与唐韵路交叉口和润坊6号楼906;

双流李老师:18482327723;成都双流区东寺北二路怡馨家园小区21栋2单元1205;

许昌马老师:17698015269;河南许昌市南海街天宝盛世花园20栋2单元1202;

昆明张老师:15198823909;昆明五华区陈家营路香树花城小区C8栋12层




蜀ICP备19002960号-2